◎《史記》成語選輯:
~民國108年〈2019〉11.08
壹、前言:
㈠《史記》成語典故頗眾,茲選錄通用十二則供參。
㈡其他經典〈經史子集〉已錄相關成語者,原則不再重複,其少數二三有需補充註解者例外。
㈢其他經典成語請參考〈成語選輯〉網址如次:
http://blog.udn.com/Axeman/article?f_ART_CATE=1803852
= = = = = = = = = = = =
貳、成語選錄〈十二則〉:
①一言九鼎:
~引喻有才德賢人或重然諾之士所言重如九鼎,眾人莫不信服。
史傳夏禹立國,納天下九牧所貢之青銅鑄成九座巨鼎〈每座重千鈞,古以三十斤為一鈞〉,象徵統一九州。
~《春秋公羊傳。注疏》以九鼎代表天子之尊。〈祭祀時士用一鼎或三鼎,大夫用五鼎,諸侯用七鼎,天子用九鼎。〉
按史載秦武王嬴蕩身高體壯好角力,宜陽之戰後蒞臨都王城,與力士孟說競舉龍紋赤鼎〈疑係150~200公斤等級大盂鼎之類,似非鎮國之九鼎〉,竟折斷脛骨失血而亡。此君王好勇無謀之鑑戒矣。
[補充]:
傳說九鼎每座重千鈞,「千鈞」〈=3萬斤=若干千公斤?〉僅係形容其重。
夏禹時代,以九州牧所貢青銅熔鑄九鼎,三圓鼎六方鼎,各重數百公斤不一。
商王文丁為祭祀其母所鑄世界最大青銅器「后母戊鼎」,鼎高1.33公尺,重832.84公斤,成品距今3000餘年。
西周大盂鼎〈網路分享〉
大盂鼎銘文〈網路分享〉
~典出《史記。平原君列傳》:
「毛先生〈毛遂〉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強於百萬之師。勝不敢復相士。」
= = = = = =
②一鳴驚人:
~引喻人平時處事平凡,在對的時地突然爆發驚人之壯舉或展現出類拔萃之成就。
此成語有兩不同情境典源:一是齊國淳于髡諧言齊威王〈史記〉;二是楚國右司馬隱諫楚莊王〈韓非子〉。
~典出《史記。滑稽列傳》:
「淳于髡說之以隱曰:“國中有大鳥,止王之庭,三年不蜚又不鳴,不知此鳥何也?”王曰:“此鳥不飛則已,一飛沖天;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”」
~又出《韓非子。喻老》:
「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曰:“有鳥止南方之阜,三年不翅不飛不鳴,嘿然無聲,此為何名?”王曰:“三年不翅,將以長羽翼。不飛不鳴,將以觀民則。雖無飛,飛必沖天;雖無鳴,鳴必驚人。”」
一鳴驚人〈網路分享〉
= = = = = =
③千金之子:
~千金之子,舊指王公貴冑人家子弟。著重於尊貴和言行穩重,與放浪之紈絝子弟或含金匙貴族公子有別。
次句「坐不垂〈陲〉堂」,謂貴冑子弟不坐在屋簷之下,以預防屋瓦墮落傷頭。引申人矜持自己身分行事穩重不莽撞逞勇。
~典出《史記。袁盎晁錯列傳第四十一》:
「文帝從霸陵上,欲西馳下峻阪。袁盎騎,並車擥轡。上曰:“將軍怯邪?”
盎曰:“臣聞千金之子,坐不垂堂。百金之子不騎衡,聖主不乘危而徼幸。今陛下騁六騑,馳下峻山,如有馬驚車敗,陛下縱自輕,柰高廟、太后何?”上乃止。」
~又見宋。蘇軾《留侯論》:
「千金之子,不死於盜賊。何者?其身之可愛,而盜賊之不足以死也。」
= = = = = =
④不贊一詞:
~贊有多義,此處作參與解。本意即發言謹慎,一句話也不妄參意見。
引喻對某重要事物或文件表示尊崇,非鴻儒碩學者不能潛越表達褒貶之意見。
~典出《史記。孔子世家》:
「孔子在位聽訟,文辭有可與人共者,弗獨有也。至於為《春秋》,筆則筆,削則削,子夏之徒,不能贊一辭。」
= = = = = =
⑤四面楚歌:
~以項羽垓下受困,四面皆楚之鄉里歌謠〈猶今戰地心戰〉;比喻孤軍奮戰四面受敵,以致草木皆兵士氣瓦解。
~典出《史記。卷七。項羽本紀》:
「項王軍壁垓下,兵少食盡,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。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,項王乃大驚,曰:“漢皆已得楚乎?是何楚人之多也!”」
= = = = = =
⑥正襟危坐:
~亦作「整襟危坐」。正,整理;襟,衣襟;危坐,端正直坐。狀恭謹嚴肅或端莊拘謹貌。
小沙彌頌經正襟危坐〈網路分享〉
~典出《史記。日者列傳》:
「宋忠、賈誼瞿然而悟,獵纓正襟危坐。曰:“吾望先生之狀,聽先生之辭,小子竊觀於世,未嘗見也。今何居之卑,何行之汙?”」
~又見宋。蘇軾《前赤壁賦》:
「蘇子愀然,正襟危坐而問客曰:“何為其然也?”客曰:“『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。』此非曹孟德之詩乎?”」
= = = = = =
⑦如膠似漆:
~像膠與漆那般黏結難分。引申夫婦之感情濃郁,或喻摯友之情誼篤厚。
~典出《史記。魯仲連鄒陽列傳》:
「此二人者,豈借宦於朝,假譽於左右,然後二主用之哉?感於心,合於行,親於膠漆,昆弟不能離,豈惑於眾口哉。故偏聽生姦,獨任成亂。」
~又見《古詩十九首/之十八。客從遠方來》:
「文彩雙鴛鴦,裁為合歡被。著以長相思,緣以結不解。以膠投漆中,誰能別離此?」
如膠似漆〈網路分享〉
= = = = = =
⑧兔死狗烹:
~同義成語「鳥盡弓藏」。謂天下〈事業〉甫定功臣〈戰友〉遭棄。
~典出《史記。卷四十一。越王勾踐世家》:
「范蠡遂去,自齊遺大夫種書曰:“蜚鳥盡,良弓藏;狡兔死,走狗烹。越王為人長頸鳥喙,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。子何不去?”種見書,稱病不朝。」
~又見清。陳忱《水滸後傳》第九回:
「大凡古來有識見的英雄功成名就,便拂袖而去,免使後來有“鳥盡弓藏,兔死狗烹”之禍。」
= = = = = =
⑨高屋建瓴:
~建有多義,此處作倒水、潑水解。瓴音ㄌㄧㄥˊ,盛水之瓶。
高屋建瓴,謂將瓶內之水自樓宇高處傾瀉而下。引喻居高臨下,勢不可遏。近似成語 「勢如破竹」。
高屋建瓴?勢如破竹?〈網路分享〉
~典出《史記。高祖本紀》:
「秦,形勝之國,帶河山之險,縣隔千里,持戟百萬,秦得百二焉。地勢便利,其以下兵於諸侯,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。」
~又見宋。曾極《金陵百詠。天門山》:
「鯨翻鰲負倚江潭,天險由來客倦談。高屋建瓴無計取,二梁剛把當殽函。」
= = = = = =
⑩象箸玉桮:
~象箸,象牙製筷子。桮,杯古字。象箸玉桮,譬喻王公富賈生活極盡豪華奢侈。
~典出《史記。宋微子世家》:
「箕子者,紂親戚也。紂始為象箸,箕子嘆曰:“彼為象箸,必為玉桮。為桮,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。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,不可振也。”」
~又出《韓非子。喻老》:
「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。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鉶,必將犀玉之杯。象箸玉杯,必不羹菽藿,則必旄象豹胎。」
= = = = = =
⑪睚眥必報:
~睚眥〈ㄧㄚˊ ㄗˋ〉,發怒時怒瞪雙目。借喻小人心胸之狹,怨懟之深。
原指恩怨分明,即受人之恩必償,遭人之辱必報。後世多以諷人心胸狹隘記恨負面詞意解釋。
~典出《史記。范睢蔡澤列傳》:
「范睢於是散家財物,盡以報所嘗困戹者。一飯之德必償,睚眥之怨必報。」
= = = = = =
⑫鷹擊毛摯:
~擊,狀鷹之搏擊。摯有多義,此處作兇猛貌解。毛摯,謂鷹鷙撲擊獵物時,羽毛血脈賁張貌。引喻酷吏治民之兇悍嚴峻。
~典出《史記。酷吏列傳》:
「是時趙禹、張湯以深刻為九卿矣,然其治尚寬,輔法而行,而縱以鷹擊毛摯為治。」
鷹擊無人機? 〈網路分享〉
板橋離婚證人
、三重離婚證人
、蘆洲離婚證人
、中和離婚證人
、新莊離婚證人
、新店離婚證人
、三重離婚證人
、中和離婚證人
、蘆洲離婚證人